close

   固原第一家以智力培養為重點的特殊教育康復學校在隆德建成投入使用後,為當地智障、腦癱、自閉症以及肢体殘疾的孩子帶來了希望。在愛心的呵護下,經過半年多系統科學訓練,這些從沒有走出過家門的孩子,這些無法與人溝通的孩子,有的第一次開口說話,有的手指第一次有了觸感……看到這些,老師們喜極而泣。1月10日,在隆德縣特教學校,記者採訪了為這些特殊孩子編織夢想的老師們,也見到了這些內心一直在努力改變的孩子們。
   15歲了,他第一次開口叫媽媽
   “媽媽。”當患有自閉症的15歲孩子小龍,第一次說出這兩個字的時候,負責照顧小龍的顧娜老師流下了喜悅的淚水,並迫不及待地將這一喜訊告知其他老師和小龍的家長。
   小龍是特教學校老師在對隆德縣殘疾孩子摸底時,帶到學校進行智力培訓的。當時,提出帶小龍來特教學校學習,小龍的父親並不同意,他認為孩子是健康的,如果送到特教學校,就成了殘疾人。經過老師耐心勸說,小龍的父親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讓小龍前往特教學校接受培訓。
   隆德縣特教康復學校是當地政府實施的民生實事之一,集義務教育、康復訓練、智力培養為一體的學校。學校於2014年3月開始籌建,當年8月正式開學,專門招收智障、腦癱以及自閉症患者,現有老師20名。隆德縣特教學校負責人張金林介紹,目前在學校接受智力培訓的孩子有46名,由於特教學校在當地是一個新事物,農村很多孩子和家長都不瞭解,對於將孩子送往特教學校接受培訓比較排斥。因此,每一名到特教學校的孩子,都不容易。
   在學校,老師就是父母
   在肢体康復訓練室,今年18歲的霞霞正在特教老師崔金娟的幫助下,對雙手手指進行功能性恢復訓練。霞霞患有手指功能性障礙和語言障礙,十指無力。在進入學校前,霞霞無法用手拿東西,無法抓握碗筷。針對霞霞的病癥,崔金娟每天堅持訓練她6個小時。經過半年多刻苦訓練,霞霞十指中4個手指已恢復功能。
   在自閉症教育室,老師教孩子們配圖,認識色彩。老師表示,這些孩子的個體差異很大,教育、培訓基本上都是一對一開展。對於患有重症殘疾的孩子,老師時時刻刻陪在身邊,擔心發生意外。
   “在學校,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張金林說,很多老師們對這些孩子付出的關愛,勝過對待自己的子女。很多老師在自己孩子患病期間,也不請假回家,堅持在學校培訓這些特殊孩子。
   回歸社會是他們共同的夢想
   在特教老師眼中,這些特殊孩子學習起來和正常孩子一樣認真。去年剛從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的齊婧,負責特教學校音樂課。每一次上課,同一句歌詞要教很多遍,孩子們才能記住學會。學習的過程很艱難,但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一遍遍不厭其煩地教著學著。
   17歲的毛嬌嬌,因患有小腦癱瘓病癥,沒有運動能力。毛嬌嬌的母親朱亞蘭說,女兒患病後,不能行動,也不能坐立。沒想到,到特教學校後,經過老師的指導,孩子不但可以坐了,而且還能唱歌,這讓她高興得不得了。
   在特教學校,年齡最大的孩子23歲,年齡最小的孩子6歲,十七八歲的孩子最多。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從沒有接受系統康復訓練。特教學校建成後,學校老師一個村一個村走訪,將這些孩子接到學校進行康復培訓。
   張金林表示,隆德特教學校以“為每一個特殊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為理念,以生活教育為基礎,對孩子開展藝術教育和康復教育,進而開發孩子潛能,讓孩子學會溝通、交流,最終讓孩子成為一名自食其力並對社會有用的人。現在,學校的老師和孩子們都在朝著這個夢想努力。本報記者剡文鑫文/圖  (原標題:有愛就不會放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x49kxqij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